郭炳清烈士

'抗英'时期牺牲
郭炳清(原名郭鹤龄),祖籍福建福州,1923年出生在柔佛州新山市的殷商家庭,排行第二,是“糖王”郭鹤年的二哥。根据《郭鹤年传》,郭鹤龄自小就表现优异,智力惊人,才华洋溢,可惜英年早逝。郭鹤龄的英文造诣很高,但他放弃继续升学,战前就在《海峡时报》任职。抗日时期,他在柔佛州兴楼(Endau)地区参加抗日工作,战後则到吉隆坡的抗日军退伍同志会担任马共英文《民主报》(The Democrat)的编辑,负责撰写评论和翻译工作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日军南侵,许多热血青年都拿起了枪杆,郭鹤龄也不例外。他走人丛林加入了抗日的队伍。 人民抗日军在战争中逐渐发展壮大。到了1945年,它已经发展到7000人,开始了较大的军事行动,在郭鹤龄的家乡柔佛,曾在两周之内就歼灭了上千日军及其帮凶走卒。而郭鹤龄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,他成为马来亚共产党中一名重要的成员。 7月,当局宣布全马来亚处于“紧急状态”,大批马来亚共产党人遭到逮捕和杀害,在这种情况下,郭鹤龄和原抗日军一起拿起枪杆,走入丛林,实行武力抗战,马来亚的战争爆发了。 为了对付游击队,殖民当局从英国及其同盟国招集军队,派往镇压的正规军达4万名,另外,还有大约6万警察和25万治安人员,并有海、空军助战。 1953年10月,英军在彭亨森林展开“剿共”活动,郭鹤龄在一次突牵中中弹牺牲。一颗子弹打中了他年青的胸口。其时,天空正下着大雨。 因为郭鹤龄是马来亚共产党的一个重要人物,所以,英国下议院公布了这个死讯。 (摘取自《郭鹤年传》)